您的位置:首页 >全球经济网 > 港股 >

天天头条:《典籍里的中国2》上新 撒贝宁开启寻“礼”之旅

册册典籍,钟鼎千秋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,央视综合频道、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,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《典籍里的中国》自开播以来,引发广泛反响,已荣获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、亚广联年度大奖、上海电视节“白玉兰”奖等多项大奖。节目第二季播出两期后,再度圈粉年轻观众,共收获全网82个相关热搜热榜,#典籍里的中国#主话题阅读量累计达15.6亿。

12月25日(本周日)晚八点档,《典籍里的中国》第二季将迎来第三期《礼记》。本期节目将以“东汉经学大家”郑玄为主要人物视角,回溯中华之礼的形成过程,展现郑玄学礼、注礼、传礼、践礼的传奇人生。

“礼”之一字,贯穿千古


【资料图】

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出自《礼记》

中国是礼仪之邦,礼是中国文化之心,经由礼治逐步走向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境界,孔子就曾经把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对高尚道德的渴望,寄寓在一个“礼”字当中。孔子向学生传《礼》,通过孔门后学著述、传承,形成《礼记》。

新一期节目,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三位“读书人”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、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启发,共同品读闪耀着千年智慧的《礼记》。

“礼”的范围有多广泛?彭林介绍道:“我们个人的修身养性、人际的交往、国家典制,乃至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都属于‘礼’的范畴”。作为一部多角度、多层次探究中华礼乐文明奥蕴的典籍,《礼记》共四十九篇,书中记载的格言警句,朗朗上口又意味隽永,不只让我们了解到先贤思想,也使我们得以鉴古知今,从中汲取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。例如,人与人交往需“礼尚往来”;形容做事要有计划的“凡事豫则立”等,包括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也引用了《礼记》的词句。王启发表示:“不忘本来才能够开创未来,在先秦时代,先贤发现和总结的道德智慧都汇集到像《礼记》这样的经典当中,不仅在跨越两千年的历史上得到了传承,同时在我们现在道德教育中也得到了升华。”

细致再现一千多年前的父子情

郑玄跨时空见证《礼记》传承

郑玄被尊为“汉代经学集大成者”,他遍注儒家经典,构建了一个完备的礼学体系。《礼记》因郑玄为之作注而更为人熟知,不仅和《周礼》《仪礼》一起被后世合称为“三礼”,更位居“三礼”之首。

此次创作团队将郑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《礼记》进行紧密融合,并在戏剧中展现了郑玄和儿子郑益感人至深的父子情。新颖独特的戏剧设计,让“当代读书人”撒贝宁有些出乎意料:“我以为会从孔子及其弟子的视角演绎《礼记》,没想到是以一个注者的视角,来看待这部典籍。”

其中,父亲郑玄由丁勇岱扮演,儿子郑益由王森扮演。演员丁勇岱塑造过不少经典的父亲形象,在他眼中,郑玄既是伟大的经学家,也是以身作则的好父亲,需要仔细揣摩如何在身份变换的同时,守住郑玄不变的精神思想和品行。

戏剧演绎中,郑玄向撒贝宁讲述生平故事,回忆了自己在注《礼记》的同时,如何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位有“礼”君子。从“梨就是礼,但是礼却不止于梨”的循循善诱,到“念述先圣之元意,思整百家之不齐”的殷切嘱托,郑玄将“礼”传递给郑益,郑益也时刻用行动践行着“礼”。他的成长象征着《礼记》的注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郑益在史书中记载甚少,节目组在现有史料基础上,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,塑造了一个“临难毋苟免”的郑益形象。据《后汉书·张曹郑列传》记载,东汉末年,孔融被袁谭军围困,郑益前往营救却不幸遇难。当舞台呈现这段生死离别时,悲痛欲绝的郑玄双手捶地,用颤抖的声音呼唤着“益儿”,深深地感染了撒贝宁。

节目戏剧末尾,郑玄在撒贝宁的带领下,穿越千年见证《礼记》在后世的流转,并通过一句句出自《礼记》的大学校训,感受中华之礼的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。

“礼,时为大”,这是华夏文明厚重的文化底蕴,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民族凝聚力。本周日,总台央视综合频道(CCTV-1)晚八点档,让我们随《典籍里的中国》走进《礼记》,领略中华礼仪之美。

娱乐图赏